跨界对话:塑料·科学·艺术 | 王皓毅、黄正、韩五洲、史博
理解未来科学讲座     2019.04.20
演讲稿
讲者简介

不只是化学家,生物学家也在为改善环境努力。王皓毅给出了生物降解塑料垃圾的例子。比如:中国科学家用面包虫,日本科学家用细菌来降解塑料。就像前面提到的塑料垃圾增加,主要原因是处理不当。


“塑料应用于各行各业,这是不可避免的。既然不可避免,我们应该想想有什么是可以避免的。”


韩五洲认为老一辈人会把所有的生活垃圾用做肥料,几乎没有废弃物,做到了物尽其用。塑料瓶、塑料袋在作为容器的职能结束后,还可以以其他功能继续使用,比如制作成艺术作品。他提到了一个观点,认为“没有垃圾,只是放错了地方”。


史博回忆,他曾经把一种很轻很轻的塑料当做舞蹈道具,当时舞蹈演员、塑料、灯光、舞台交织在一起,是那么美。但今天听到这么多塑料垃圾的信息,塑料让他感觉很压抑。让他更多的思考了关于个人修行的问题,是不是我们可以让自己的欲望减少一些,减少一些不必要的会产生废弃物产品的使用。

由于塑料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几乎人人每天都会用到塑料产品。所以在和观众互动的环节中,大家也提出了各种问题,探讨了关于环保、垃圾分类等等问题。


现场甚至有一位观众自己带来了几种常见的塑料垃圾产品,现场演示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丢弃生活垃圾的方式,把各种油渍和塑料废弃物掺杂在一起丢掉,这样更加大了塑料回收再利用的难度,幸运的是我们的社会正在积极的用不同方式推进垃圾分类的方式,比如现在在某些小区已经有出现了可以回收七八种不同垃圾的产品,通过奖励给你“几分钱”的方式,激励人们垃圾分类回收的观念。


在对谈的尾声,嘉宾和观众也达成了一些基本的共识,比如我们去购物的时候尽量用自己的布袋子而不是用超市的塑料袋,买咖啡的时候也可以带自己的杯子而不是店里提供的一次性杯子等等。


 在热烈的掌声中,未来论坛向发言嘉宾颁发了表彰证书,以此感谢他们对中国科普、科学教育事业所作出的贡献。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讲座嘉宾及所有到场的观众都必须穿过一件由艺术家韩五洲用塑料创作的艺术装置依次到达讲座现场,以蓝色塑料代表海洋,黄色塑料代表大地,在时间刻度和互动空间里,让观众沉浸在短暂的头脑空白中,在模糊与担忧中去体会塑料与生存环境与自身的问题和密切关联。著名舞蹈编导史博老师说:当我穿过这件艺术装置时,我迷失了自己。科学家王皓毅与黄正教授纷纷表示:跨界交流有趣又有意义。通过本次科学讲座及跨界对话艺术家韩五洲也表示:从科学家的科学原理,寻找到了艺术创作的科技支持。


主持:

王皓毅,未来论坛青年理事、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基因工程技术研究组组长


跨界对话嘉宾:

黄正,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金属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课题组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韩五洲,艺术家

史博,著名舞蹈编导、制作人、艺术总监



请填写以下表格

如果您有您感兴趣的工作,请描述相应工作的URL。工作清单可供使用这里.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