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关于我们
简介
愿景使命
科学委员会
理事(荣誉)
机构理事(荣誉)
青年理事会(荣誉)
YOSIA
重要活动
未来科学大奖科学峰会
理解未来科学讲座
闭门耕
未来·局
YOSIA Webinar
峰会&论坛
未来资讯
未来新闻
媒体报道
AI+科学系列
联系我们
合作支持
媒体支持
学术合作机构
志愿者报名
实习生报名
全职工作
联系我们
EN
Previous
Next
1
2
3
4
5
6
7
Previous
Next
1
2
3
4
5
6
7
最新资讯
未来新闻
媒体报道
AI+科学系列
年份:
ALL
ALL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未来新闻
2022-08-01
8月21日,2022未来科学大奖获奖者即将揭晓!
2022年8月21日(星期日)上午10:00,未来科学大奖将正式揭晓2022年生命科学奖、物质科学奖、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获奖名单!
分享
媒体报道
2022-07-08
陈云霁:深度学习勇攻坚,云霁初开创新篇
原始性创新,是攀登科学高峰的必由之路,更是一个艰难的突破过程。在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未来论坛青年科学家陈云霁看来,原始性创新就是在科研中充分发挥研究人员的学习能力、创造能力,去解决未知的科学问题。他从2008年决定开展人工智能和芯片设计的交叉研究。最初不管是在国际还是国内的科研领域,都不太看好这一方向的前景。而正是在这一背景下,陈云霁决心带领团队,探索这一少有人问津的领域。功夫不负有心
分享
未来新闻
2022-06-20
连播10天!冯小明、彭实戈、张杰、张启发等10位院士跟你聊“令人心动的大学”
每年的夏季因高考的存在注定是灼热的、悸动的、精彩的高考成绩即将公布填报志愿成为头等大事“七分成绩定,三分志愿拼”志愿的填报直接影响着考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和人生方向填志愿先选学校还是先选专业?数学、天文、物理、化学、生物……选择这些专业,就业前景如何?未来发展怎样?又或者那些“鼎鼎大名”的前辈他们当年又是怎样填报志愿的?6月21日至30日连续10天每晚19:00-20:00未来科学大奖、科普中国、光明
分享
未来新闻
2022-06-13
39岁成美国高校终身教授!他举家回国,新身份刚刚曝光……
上海交通大学官网显示,上海交通大学校友、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研究中心原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物理所原研究员丁洪已于6月正式回母校任职,任李政道研究所李政道讲席教授。
分享
媒体报道
2022-05-09
AI+生物学计算应用愈加广泛,科学家使用深度学习不断实现更高水平蛋白质结构预测
蛋白质结构预测属于生物学领域的一项重要研究,而 AI 中的深度学习能够帮助其上到一个新的台阶。研究人员只需要提供输入和输出的数据,就能训练出自主学习预测过程的深度学习模型。不过,这类模型往往非常庞大,参数数量能达到上亿个,人脑很难真正理解如此复杂的模型,只能从直观上对其有一定的理解,做不到定量分析模型。
分享
媒体报道
2022-05-09
专访许锦波:预测蛋白质结构二十余载,这条路如何从冷清到热闹
DNA储存着我们的遗传信息,然而在细胞中真正执行功能的是蛋白质。每个蛋白质的氨基酸链扭曲、折叠、缠绕成复杂的结构,“看清”它们的结构对理解其功能至关重要。但想要破解这种结构通常需要花很长的时间,有些甚至难以完成。
分享
媒体报道
2021-12-28
专访国家天文台王杰 | 全世界都在寻找的暗物质,将是下一代物理学的突破口
由他领衔的国际研究团队,利用中国和欧洲的超级计算机,采用一项全新的多重放大模拟技术,在当前标准宇宙学模型下,首次获得了宇宙中全质量尺度暗物质晕内部结构的清晰图像,这一重要发现已于北京时间2020年9月3日凌晨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发表。他就是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的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王杰。
分享
未来新闻
2021-12-14
第二期“未来产业MEET UP”接洽会在海创产研院成功举办,共话科技创新与合作发展
未来产业MEET UP12月11日,由未来论坛、未来启创基金、北京海创产业技术研究院(后简称“海创产研院”)共同主办的第二期“未来产业MEET UP”接洽会在怀柔成功举办。“未来产业MEET UP”接洽会以“合作聚力 汇创未来”为主题,旨在为初创型科技类项目提供政策解读、实践指导、资本助力以及法律咨询,打通产学研资政各个环节,共同推动科技创新生态的发展。第二期“未来产业MEET UP”接洽会,吸引
分享
媒体报道
2021-11-30
中国科学院院士王赤 | 中国空间科学投入仅NASA的五十分之一,目标是2049年接近
他是中科院空间科学(二期)先导专项负责人,“太阳风—磁层相互作用全景成像卫星计划”(SMILE)中方首席科学家,嫦娥四号工程副总师,嫦娥五号和火星探测有效载荷负责人;他还曾是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工程副总指挥和“子午工程”总工程师。201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他就是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主任王赤。
分享
媒体报道
2021-11-18
艺术家是如何与科学家共同工作的?
比起解决问题,当代艺术的一个重要功能和责任是用创造性的方式向未来提出问题。
分享
未来新闻
2021-11-16
走出人类世 | 聚变效应,打造未来科学艺术创作样本
2021年11月16日下午,“走出人类世”未来科学艺术展在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UCCA Lab展厅和昆泰·嘉瑞文化中心正式开幕,展期跨度为2个月。继2019年“物演_科学观与艺术观”主题展成功举办之后,由未来论坛与锡纯基金会再度联合出品的“走出人类世”未来科学艺术展,继续深耕科学与艺术交流互鉴的新模式,开辟科学与艺术交融的新篇章。
分享
未来新闻
2021-09-14
科创粉丝高呼“再来一场”! “未来产业MEET UP”在国际创投集聚区首秀成功
未来产业MEET UP近日,由未来论坛主办、未来启创基金承办的 “未来产业MEET UP”接洽会作为第五届“未来青年论坛”的重磅先行活动,在位于北京朝阳的国际创投集聚区成功举办。本次活动旨在为初创型科技类项目提供政策解读、实践指导以及资本助力,打通产学研资政各个环节,共同推动科技创新生态的发展。活动吸引19家科技创新企业、以及北京市科创基金、北极光创投、创新工场、高瓴创投、红杉中国、金沙江创投、中
分享
«
1
2
3
4
5
6
7
8
9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