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伦理与治理系列05期:用户数据隐私
未来·局     2021.09.25
演讲稿
讲者简介

近年来,用户信息安全问题是公众关切的焦点议题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在2021年8月20日出台,奠定了我国网络社会和数字经济的法律基础。目前,我国互联网用户规模已超8亿,在数据安全风险日益凸显的当下,保障数据安全、保护个人信息隐私关系我们每一个人。


本期活动,将阐述如何定义用户与平台之间的关系以及国内外对数据隐私保护的理解和差异;探讨平台如何在从用户数据中产生更大价值的同时,从技术和规范的角度,减少对用户数据隐私的侵犯;从法律和监管的角度出发,讨论如何加强实施用户数据隐私的保护,共同探讨用户与平台之间的合作共赢之路。


9月25日(周六)10:00-12:00,由未来论坛首度发起的科技与人文结合的课题AI伦理与治理系列课题将迎来05期话题——用户数据隐私。活动旨在探讨AI时代,数据带给我们的优良利弊的基础上,从立法行政司法,国家企业个人的角度,综合分析如何处理数据,保护个人隐私,促进人工智能时代信息传播的健康发展、安全发展,从而使用户与平台之间共同迈向合作共赢之路。


Agenda

会议议程

- 北京时间 2021年9月25日(周六)上午10:00-12:00

- 美东时间 2021年9月24日(周五)晚上22:00-00:00

- 美西时间 2021年9月24日(周五)晚上19:00-21:00

10:00-10:05 主持开场

- 夏华夏,美团首席科学家,副总裁,智慧交通平台负责人

10:05-10:50 主题报告

《“伦理即服务”视角下的AI数据伦理治理》

- 曹建峰,腾讯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摘要:以算法和数据为面向的“AI伦理”日益成为了“必选项”。但在当前,无论是算法伦理,还是数据伦理,其治理路径都主要聚焦于抽象原则的建立。然而,更为重要的是如何将抽象的伦理原则转化为具体的技术实践,把伦理价值嵌入技术设计,以弥补原则与技术之间的“转化鸿沟”。伦理即服务、伦理嵌入设计等新理念为AI数据伦理治理的落地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尤其是联邦学习等隐私维护型的机器学习方法,可以实现法律规则与技术规则之间的有效互动。总之,AI数据伦理治理,旨在确保负责任的数据(responsible data),落实隐私、公平、透明等要求,实现数据向善(data for good)。


《人脸识别技术的法律规制框架》

- 洪延青,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教授,全国信息安全技术标准化委员会委员

摘要:人脸识别技术用于不同的场景,应当加以区分,明确不同场景中应当适用的法律框架。目前已有的法律框架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足够,但是确实存在部分场景中不同法律框架叠加的问题。

 

《算法中的人——基于个人信息保护法的观察》

- 许   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数字经济与法律创新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未来法治研究院研究员

摘要:现代个人信息保护法发轫于个人信息的数据化以及对个人数据的自动化处理。算法及其规制由此成为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关键议题之一。如果说“人的图像”是法律之基的话,那么算法中“人的图像”即是解答上述问题之基。在个人信息保护法的视野下,“算法中的人”可拆解为三个问题:Who are you?What do you like?What do you deserve? ,据此衍生出“用户画像”“算法推荐”和“算法决策”的复杂法律规则。

10:50-11:50 圆桌讨论

对话议题:

1. 如何定义用户与平台之间的关系?以及国内外对数据隐私保护的理解和差异

2. 从技术和规范的视角,如何在从用户数据中产生更大价值的同时,减少对用户数据隐私的侵犯?

3. 如何加强实施用户数据隐私的保护从而实现用户与平台之间的合作共赢之路?

从个人的角度,如何保护个人数据隐私?

11:50-12:00 现场问答环节Q&A



夏华夏

美团首席科学家,副总裁,智慧交通平台负责人

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理事,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院发展与合作委员会副理事长,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生项目专家委委员,2020年青年北京学者。

夏华夏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博士毕业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曾任职谷歌美国总部、百度,于2013年加入美团,先后担任美团外卖总架构师、技术委员会主席、无人配送与视觉部总经理、AI平台总裁。

夏华夏主要研究领域为人工智能,包括自动驾驶、知识图谱、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方向。他发表国内外学术论文20余篇,个人申请50余项发明专利和国际专利,带领团队申报发明专利800余项。


曹建峰

腾讯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曹建峰,腾讯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上海政法学院客座教授,华东政法大学数字法治研究院特聘研究员,广东省法学会信息通信法学研究会理事。长期从事互联网前沿科技与数字经济相关的政策、法律、伦理与社会研究,关注领域包括人工智能、自动驾驶、区块链、法律科技、数据与平台治理、国际数字经济治理、网络知识产权等,多次受邀参加人工智能领域的国内外顶级大会。代表著作包括《数字正义》(主要译者)、《人工智能:国家人工智能战略行动抓手》(主要作者)、《产业区块链》(主要作者)等,在《光明日报》《学习时报》《法治日报》《法律科学》、FT中文网、腾讯研究院公众号等各类媒体上发表论文、文章上百篇,多篇论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等转载。


洪延青

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教授,全国信息安全技术标准化委员会委员长

洪延青,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教授,全国信息安全技术标准化委员会委员。毕业于荷兰乌特勒支取得博士学位。主要研究网络领域中的个人权利保护、个人信息保护、数据跨境流动及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等网络安全法律政策问题。担任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重点标准制定项目《个人信息安全规范》《个人信息安全影响评估指南》的编制组组长。


许  可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数字经济与法律创新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未来法治研究院研究员

许可,法学博士,博士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惠园优秀青年学者,数字经济与法律创新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中国人民大学金融科技与互联网安全研究中心副主任。他是中央网信办专家组成员,中国个人信息保护和数据治理三十人论坛的发起人、世界数据治理和网络安全研究联盟秘书处成员、北京市海淀法院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委员、中国证券法学会理事、中国网络信息法学会理事、北京银行法学会理事。目前,他深度参与中央网信办和全国人大法工委一系列政策法规的起草和论证工作,同时是《个人信息保护法》(专家建议稿)的主要起草人之一。他在网络安全、个人信息、金融科技和数据治理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丰硕,已在《中国社会科学》《中国法学》、Minnesota Law Review等国内外著名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合作出版《数据宪章》(法律出版社2018年版)《大数据战争》(北京大学出版社2019年版)《数据要素领导干部读本》(国家行政管理出版社2020年版)等多部著作(译著)。同时,他还是FT中文网、财经网专栏作者,发表评论性文章近100篇。


郝长伟

毕马威企业咨询(中国) 有限公司管理咨询总监

郝长伟先生现任毕马威企业咨询(中国) 有限公司咨询总监,拥有网络安全合规和数据安全、个人信息保护、信息科技风险管理、信息技术内控与审计、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及信息安全领域的丰富经验。近几年,郝先生专注于网络安全合规和数据保护、个人信息保护等领域,曾负责多个网安法、GDPR合规咨询项目,协助多个客户根据外部合规要求,结合自身业务实际情况,开展数据识别、数据清单建立、对标分析、差距评估/隐私影响评估等工作,并为客户提供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改进建议和实施方案,以实现合规目标,并提升整体数据及隐私管理能力。近期,郝先生参与了关于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的毕马威领先思维解读, 从管理咨询的角度对数安法及个保法的合规要点进行解读,并针对企业在业务开展过程中的不同场景给出相应的应对解决方案。


翟志勇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中国科协-北航科技组织与公共政策研究院副院长

翟志勇,中国政法大学法学学士,清华大学法学硕士、博士,哈佛大学东亚法律研究中心访问学者(2008-2009),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社会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科协-北航科技组织与公共政策研究院副院长。主要研究方向为法理学、公法学、数据法。出版专著《公法的法理学》《从<共同纲领>到“八二宪法”》。作为中国科协法律咨询专家,先后承担中国科协各类科技法律与政策研究项目,为“科创中国”提供战略咨询服务。现在主要在数据主权、安全与隐私领域,探讨数字时代的人类问题,重点关注数字空间革命带来的多元主权实践,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新的法律秩序。




请填写以下表格

如果您有您感兴趣的工作,请描述相应工作的URL。工作清单可供使用这里.

分享
摘要
AI伦理与治理系列课题将迎来05期话题——用户数据隐私。活动旨在探讨AI时代,数据带给我们的优良利弊的基础上,从立法行政司法,国家企业个人的角度,综合分析如何处理数据,保护个人隐私,促进人工智能时代信息传播的健康发展、安全发展,从而使用户与平台之间共同迈向合作共赢之路。